九、阴德——禅修的最大特色
从某些方面看来,禅堂所行的这种教育,可说已经不合时代要求了。但是,与它相关的若干指导原则,例如生活的简化、时光的珍惜、完全的自主以及人们所说的“阴德”,都是可以用于任何时代的指标。尤其是最后一项,是禅修的最大特色之一。所谓阴德,就是行善而不求闻达,不但不希望要他人知道,连自己也不要挂在心上。基督徒也许可以称这种德行为行使“您的意旨”。一个孩子灭顶了,有人跳下水去,他便得救了。行所当行了,心无所系。我走了开去,不再回顾。一片白云飘过了,天空恢复湛蓝,空阔依旧。禅家称此种行为为“无功用行”,好比“担雪填井”,不求任何回报。
此系阴德的心理的一面。如从宗教的一面看来,则是对这个人间抱持恭敬和感激之情,好像要以一肩担负天下的罪恶一般。一位老婆婆请问赵州禅师:“婆是五障之身,如何免得?”赵州答云:“愿一切人升天,愿老身永沉苦海!(查《古尊宿语录》此句为:“愿婆婆永沉苦海!”——译者)这就是真正禅者的精神。此外还有一个公案,可以阐明此种永远受苦的精神。赵州和尚所住的赵州境内(他的称号即由此而来),有一座著名的石桥。某日,一僧前来问道:“久向赵州石桥,到来只见略彴(老朽的木桥)。”赵州答道:“你只见略彴,且不见赵州石桥。”僧问:“如何是赵州石桥?”“度驴度马!”赵州停顿了一下,接着从容坚定地说,“度一切众生!”
上面所引的这个故事,看来好像是对桥梁所做的一种无关宏旨的闲扯,但从看待此等公案的内在方式看来,其间却含有一种重大的真理,触及了吾人精神生活的核心。我们也许要问:这里所呈现的,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桥梁呢?赵州所说的,只是赵州禅院境内一座力可负载各种过客的石桥么?且让我们每一个人收视返观看看,我们有没有一座不仅可以度驴度马、度男度女、度大小车辆,而且可以济度整个世界及其烦恼病痛,不仅可让这些过客如此度过,而且往往受到践踏甚至受到诅咒的桥梁——一座不仅耐心,而且毫无怨言地忍受着这一切善良和轻视待遇的桥梁?赵州所指,就是这种桥梁么?不论怎样,我们总可在上举诸例中读出此类的东西。
但是,禅的这种自愿受苦的精神,不可从基督徒所说的,人类必须把全部的时间用于祈祷和灵修,以求消除罪恶这句话所含的意义加以理解。为什么?因为,禅僧并没有消除自己罪业的愿望;这是一种过于自私的想法,而禅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。禅僧只想拯救世人,免除罪业所带来的不幸,对于他自己的罪业,他不妨听其自然,因为他知道,所谓罪业,并不是他的自性本有的一种东西。因此,他有理由和可能被形容为“哭如未哭,笑如未笑,买如未买乃至用如未用”的人。
基督说:“你在行善的时候,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事情;你的施舍可在暗中进行。”此种在暗中行善的美德,就是佛教所说的阴德。但当基督说到“你那在暗中注视的天父将会补偿你”这句话时,我们就可看出佛教与基督教之间具有一条很深的鸿沟了。只要想到有人(不论他是上帝还是魔鬼)知道你的善行,禅都会对你说:“你还没有成为我们之一。”(“你还早哩!”)仍有此类心念相随的行为,仍然没有称得上“无功用行”,仍然是形迹未忘,犹有影在。如此,倘有鬼神追寻你的踪迹,他就可以随时抓住你,使你道出你所做的事情。完美的衣服(天衣)没有缝隙可寻,里外莫不皆然;那是一件无懈可击的作品,谁也不能看出它的针线究竟从哪儿开始,到底是怎样缝制而成的。因此,以禅而言,一个人一旦做了布施之后,不但不会在心中留下任何痕迹,就是对于上帝的补偿,也不会加以丝毫的系念。禅者的理想境界是:风儿随着意思吹,你听见它的声音,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,又往哪里去。
中国古代的一位哲人列子,在下面所引的一节文字中,以一种象喻的笔法描述了这种心境:“……横心之所念,横口之所言,亦不知我之是、非、利、害欤?亦不知彼之是、非、利、害欤尹亦不知夫子之为师,若人之为我友,内外进矣。(注云:心既无念,口既无违,故能恣其所念,纵其所言;体道穷宗,为世津梁;终日念而非我念,终日言而非我言。若以无念为念,无言为言,未造于极。所谓“无为而无不为”者,加斯则彼此之灾于何而求?师资之义将何所施?故曰:“内外尽矣。”)而后限如耳,耳如异,鼻如口,无不同也;心凝形释,骨肉都融;不觉形之所倚,足之所履;随风东西,犹木叶干壳;竟不知风乘我邪?我乘风乎?”(注云:夫眼、耳、鼻、口,各有攸司。令神凝形废,无待于外,则视、听不资眼、耳;臭味不赖鼻、口;故六藏、七孔、四支,百节,块然尸居,同为一物,则形奚所倚户足奚所履?我之乘风?风之乘我?孰能辨也?)[19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