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 /dev/random meh

禅要我们拥有实证的生活体验

如果只读过前面关于“不合逻辑的禅”以及“禅是更高的肯定”的讨论,许多人或许会说禅太过深思高举,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,或许很迷人,却非常难以捉摸。我们不能责怪他们这么想。因此,我们也要从禅的平易近人的面向去阐述它。生活是一切事物的基础,没有了它,就没有立足点。尽管我们有种种哲学或是高远的理念,我们还是不能逃避当下的生活。就算是天文学家,也是在坚实的土地上行走。

那么,什么是人人都懂得的禅呢?

赵州禅师有一次问一个新进的僧人:

“曾到此间么?”曰:“曾到。”师曰:“吃茶去。”又问僧。僧曰:“不曾到。”师曰:“吃茶去。”后院主问曰:“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,不曾到也云吃茶去?”师召院主,主应喏,师曰:“吃茶去。”[31]

赵州是唐朝机峰锐利的禅师之一,对于禅宗在中国的开展贡献很大。据说他八十尚自行脚[32],以圆证无生法忍。他于一百二十岁圆寂。有人说:“禅师垂示,如五色珠,”[33]或谓:“赵州禅只在口唇边。”[34]有初参僧人问赵州:

“学人乍入丛林,乞师指示。”师曰:“吃粥了也未?”曰:“吃粥了也。”师曰:“洗钵盂去。”其僧忽然省悟。[35]

有一天,赵州在扫地,一个僧人问道:

“和尚是大善知识,为甚么扫地?”师曰:“尘从外来。”曰:“既是清净伽蓝,为甚么有尘?”师曰:“又一点也。”[36]

赵州的观音院有一座桥远近驰名,一个僧人来谒,问道:

“久向赵州石桥,到来只见掠彴(zhuó)。”师云:“汝只见掠彴,不见赵州桥。”僧云:“如何是赵州桥?”师云:“过来过来。”又有僧同前问,师亦如前答。僧云:“如何是赵州桥?”师云:“度驴度马。”僧云:“如何是掠彴?”师云:“个个度人。”[37]

我们在这些对话里只看到关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的絮语吗?里头没有灵性的、有益于开悟的东西吗?如此说来,禅岂不是太枯燥乏味,太单调平凡了呢?从高耸入云的超验主义突然掉落到日常生活来,会不会太突兀了点儿?呃,那要看你怎么想了。我桌上点着一炷香,这是小事吗?大地震造成富士山坍方,这是大事吗?就我们的空间概念而言,的确如此。但是我们真正活在一个唤作“空间”的圈地里吗?禅会立即回答说:“一炷香爇(ruò,点燃)三界爇,赵州茶碗天女舞。”只要我们一直意识到时空,禅就会对你敬而远之。你的假期被虚掷,你的睡眠有障碍,你整个生活是个失败。

我们看看沩山灵佑禅师和仰山慧寂禅师的对话(仰山在夏末向沩山问讯):

沩曰:“子一夏不见上来,在下面作何所务?”师(仰山)曰:“某甲在下面,锄得一片畬(shē,田地),下得一箩种。”沩曰:“子今夏不虚过。”[38]

孟子说:“道在迩而求诸远。”禅亦复如是。我们总是向万里无寸草处寻去,也就是抽象言诠和形而上学的诡辩,然而禅的真理其实就在我们每天的着衣吃饭里头。龙潭崇信禅师随天皇禅师出家,有一天他问天皇:

“某自到来,不蒙指示心要。”皇曰:“自汝到来,吾未尝不指汝心要。”师(龙潭)曰:“何处指示?”皇曰:“汝擎茶来,吾为汝接;汝行食来,吾为汝受;汝和南时,吾便低首。何处不指示心要?”[39]

这就是禅吗?这就是禅要我们拥有的生活体验吗?有一句禅诗[40]说:

神通并妙用,运水及搬柴。

当人们说禅不合逻辑且非理性的时候,胆小的读者便望之却步,或许会把它束之高阁,但是我相信这一章探讨实证的禅,应该可以缓和关于禅的知性探究给人们的严峻和笨拙的印象。禅的真理其实在于修,而和非理性无关,因此我们不必太在意它的非理性面向。那只会让一般人更难以理解禅,但是为了说明禅是直截了当且老实商量的,同时也要强调它的实证面向,我要再举若干汲取自非常素朴的生活经验的“公案”。的确,它们很素朴,因为它们既没有概念证明,也没有知性分析。你看到禅师举拄杖,或是要你取一件家具来,甚或只是唤你的名字。这些都是生活里最平凡的事,也不会引起注意,然而禅就在其中,也就是那个你认为非理性的或者是玄之又玄的禅。以下就是几个例子,简单、直接且平凡,其中却有着无尽意:

石巩会藏禅师[41]有一次问西堂[42]

“汝还解捉得虚空么?”堂曰:“捉得。”师(石巩)曰:“作么生捉?”堂以手撮虚空。师曰:“汝不解捉。”堂却问:“师兄作么生捉?”师把西堂鼻孔拽,堂作忍痛声曰:“太煞!拽人鼻孔,直欲脱去。”师曰:“直须恁么捉虚空始得。”[43]

有一僧问盐官齐安国师(马祖道一禅师的另一个弟子)说:

“如何是本身卢舍那?”师曰:“与老僧过净瓶来。”僧将净瓶至,师曰:“却安旧处着。”僧送至本处,复来诘问。师曰:“古佛过去久矣。”[44]

对此,佛眼和尚评道:“自是古佛过去久矣。”[45]

如果说这些轶事还没有完全摆脱知见障碍,那么不妨看看南阳慧忠国师以下的公案,有一天慧忠国师三次唤侍者,侍者都应诺,禅师说:“将谓吾孤负汝,却是汝孤负吾。”[46]这还不够简单吗?只是唤他的名字?从一般的逻辑观点去看,慧忠国师最后的评语或许不是很容易懂,但是叫唤和应诺却是生活里最普通且平凡的事。禅说道就在其中,因此我们可以明白禅是如何平凡的东西。里头没有任何奥秘,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事实:我叫唤你,你应诺;一个人说“哈啰”,另一个人说“哈啰”,如此而已。

寿州良遂禅师初参麻谷宝彻禅师:

谷见来,便将锄头去锄草。师到锄草处,谷殊不顾,便归方丈,闭却门。师次日复去,谷又闭门。师乃敲门,谷问:“阿谁。”师曰:“良遂。”才称名,忽然契悟曰:“和尚莫谩良遂,良遂若不来礼拜和尚,洎被经论赚过一生。”谷便开门相见。及归讲肆,谓众曰:“诸人知处,良遂总知。良遂知处,诸人不知。”[47]

良遂光是领悟到师父叫唤他的个中含义,就能够说出这番话来,这不是很奇妙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