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功德
与其说无用之用是保身的权宜之法,不如说是一种处世之道。实际上,它构筑了东方式的以及日本式的人生观的基本原理。
无功用,或无用,或无功德,都是禅的行为原理。禅想用它来激发我们所有的行为。“无功用”一词来自印度,本是梵语anabhogacarya,传到中国后,演变成著名的达摩祖师的“无功德”。在此之前,曾有庄子的无用之用,但是,庄子的无用论和这里所说的“无功用”不同。与其说无用之用是保身的权宜之法,不如说是一种处世之道。佛教徒以及禅者的无功用则是从宗教意识的最深处生发出来的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实际上,它构筑了东方式的以及日本式的人生观的基本原理。
尽管人们对于达摩和梁武帝的对话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尚存疑问,但以下被认为是两者之间交流的问答,实际上在思想上、行为上都给禅奠定了基础。梁武帝问:“对朕者谁?”达摩回答:“不识。”[4]另有一则问答,梁武帝问:“朕即位已来,造寺、写经、度僧不可胜纪,有何功德?”达摩答:“无功德。”[5]可以说,这里的“不识”是禅的思想或哲学,无功德是禅的伦理,是宗教。不识的逻辑是无知之知、无分别之分别。关于这一点将另作论述,这里简单谈一下无功德,即无功用的宗教、伦理。
无功用行为是不图回报的。虽说做这样的事情就会有这样的回报,但比起做事情来,更多地考虑回报,就不是无功用行为。更严肃点说,只考虑做事,不考虑任何其他的事情,就是无功用行为。如果已决定这件事就是现在应该做的,就只管做事,其他任何的利害得失都不在意,这便是无功用。